9月24日下午,学院在第三、四报告厅举办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学院监事长张蒙恩、院长孙敬华、校务委员李忠等学院领导出席会议,芜湖医药卫生学校、安徽沚津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及全体骨干教师、科研管理人员共同参会。会议由质量处处长许梦醒主持。

四位优秀项目负责人依次就专业建设、教研实施、产教融合与产业教授机制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学院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安徽省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项目建设有关进展和心得,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系统提出了教科研各方面的选题建议;俞晨秀教授以教师实际工作问题为基础,就“教师如何开展教科工作”作了交流;芜湖医药卫生学校、安徽沚津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以康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产业教授政策为题,讲解了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多元机制,并指出教科研应从小切口入手、以实践为导向。四位专家交流的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为广大教师认识教科研、参与教科研提供了有益的辅导和精准的指导。

孙敬华结合学院及此前工作经历,从项目管理角度系统阐述了教科研工作的推进路径。他梳理了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课程师资等重点项目类型,强调项目监测应过程与成果并重,实施全过程管理。孙敬华强调,项目建设要做到“五个好”、做好“五总结”,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经验的综合效益,要以系统思维引领质量提升、以丰硕成果助推职教改革,努力以高水平的教科研项目推动学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李忠着重强调了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的重要性,并指出学院当前教科研工作存在项目少、教师参与少、高级成果少等三方面不足。他强调,广大教职工要强化科研认识,积极参与科研,养成反思的习惯,聚焦日常的研究,从微小切口开始,深入到课程、学生、专业、实践方面,同时注重导师的带动作用,优化管理服务,完善团队建设,推动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
张蒙恩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学院将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对能扎实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项目和教师,“全力支持、优先保障”。将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突出“进步价值”,不搞平均主义,对持续进步的教师和新人给予更多机会与奖励,激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他强调,要尽快修订完善教科研奖励实施细则,增强教师参与项目的认同感与积极性,推动形成“人人愿参与、项目有建设、成果能落地”的良好氛围,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文/王嘉程、卢宁
图/蔡继红
审核/许梦醒